7月2日下午,2023年“传承乡土文化”交流汇报演出暨“戏曲曲艺进乡村”活动在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多功能运动场举行。来自贵阳演艺集团星光越剧团、王家院村七甲地戏队等团队的艺术家为当地村民带来越剧折子戏、传统地戏、快板展演,王家院村上百名村民观看了演出。
(资料图)
活动由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贵阳市戏剧家协会、王家院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王家院小学承办。
随着二胡、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声响起,演出活动在越剧折子戏《十八相送》中正式拉开帷幕,来自贵阳演艺集团星光越剧团的艺术家们精致的扮相、婀娜的身段、柔美的唱腔瞬间把乡亲们的情绪调动起来。随后,来自贵阳市剧协的曲艺演员梁颖笳给乡亲们带来了快板《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她高昂嘹亮气势十足的嗓音,和温婉的越剧形成鲜明对比,令人眼前一亮。
地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今年3月以来,一直在王家院小学推动传承。当天,贵安新区王家院小学少儿地戏队和王家院村七甲地戏队成员们纷纷身着地戏服装,与贵阳市文联“戏曲曲艺进乡村”的志愿者们联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汇报演出。演出现场,只见大小演员们纷纷身着地戏服装,化身《精忠报国》里的角色,背插战旗、手持特制的安全刀枪器械,在舞台上进行旋转、翻身、跳跃、舞枪等打斗动作,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演出过程中,主持人还穿插了交流互动环节,戏曲曲艺专家、村民、小朋友以及乡村干部都踊跃表达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以及自己对于传承本土文化的见解。
“经常看见村里的大人唱地戏,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意思,这次我自己穿上地戏服装,演绎了岳家军的故事,感觉非常有趣!”“吉青”的扮演者曾夕同学开心地说道。
“我很愿意教这些娃娃们学地戏,他们有兴趣跟着我学,将来能把我们自己的艺术保留下来,我觉得非常开心欣慰,也希望王家院村各村民组都有年轻人愿意加入进来,一起把地戏传承下去!”王家院村地戏骨干王中益说。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在教育中融入本地的文化特色,更容易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学校尝试用最具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向孩子们普及传统文化、历史知识、道德理念等,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发展。”王家院小学校长张国栋表示,学校下一步将开辟民族文化第二课堂,丰富小朋友们的学习生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精华,用艺术教育去启迪师生心智,塑造人格,丰富校园生活,让民间艺术之花在山区学校开放。
据介绍,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戏曲曲艺进乡村”和传统地戏交流展演,促进戏曲艺术在乡村的传播普及、传承发展,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活跃乡村文化氛围,增补乡村文化建设“精神短板”,为弘扬戏曲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文艺黔军的力量助力乡村建设与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菊
编辑 罗昌
二审 谭仕伦
三审 胡丽华